作者
:王珊、霍霍
来源:商业人物(ID:biz-leaders)
26日晚,鹏笑大众汽车和小鹏汽车牵手成功,大众引爆了各大社交平台 。鹏笑
“小鹏要变大鹏了”“焦虑的大众大众打不过 ,就加入”……各种声音此起彼伏 。鹏笑
“大小牵手”公布的大众时间很有学问,选在了美股盘前 ,鹏笑小鹏汽车股价不出意外地在超级利好之下起飞。大众
图源:何小鹏微博截图
概括起来说,此次合作大众将斥资7亿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50亿元)入股小鹏,大众获得一个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席位,鹏笑成为小鹏汽车的大众第三大股东 。双方将推出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鹏笑电动车型,方案2026年上市 。大众同时官宣的,还有大众旗下奥迪与上汽的类似合作 。
何小鹏显得很激动 ,大众汽车(中国)CEO也信心满满。不过,1+1会得出>2的答案吗?为何看似不相关的二人会牵手成功 ?
壹
德国国内今年以来对大众的态度除了批评还是批评,仅仅因其在新能源领域发展不尽如人意。
今年5月 ,大众旗下软件公司CARIAD发生人事地震,CEO 、CTO 、CFO、CPO等高管集体被炒。CARIAD成了大众向新能源转型不利的替罪羊之一。
彭博社曾在2019年6月报道,CARIAD前身是大众独立的软件部门Car Software,当时方案投资90亿美元筹建 。这是由大众汽车集团前CEO赫伯特·迪斯亲自主抓的项目,2020年7月成立 ,迪斯是发展电动车的急先锋,也是马斯克的“铁粉”。
然而担负着大众向智能化和电动化转型任务的CARIAD,在过去两年累亏34亿欧元 。去年7月,CARIAD软件开发的严重延迟不仅导致保时捷、奥迪和宾利电动汽车的新车型发布均被延迟,还连累大众自己的ID系列车型推迟亮相。
系列事故引起大众内部严重不满 ,赫伯特·迪斯也在去年9月下课 。
在迪斯时代,大众汽车连打了MEB(模块化电气化平台)、PPE(高端电动平台)、SSP(可扩展化系统平台)三套组合拳,多少稳住了在欧洲电动车市场上的位置,但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明显不够用。
作为欧洲布局电动车领域较早的车企 ,大众汽车一直未能充分打开重要的中国市场。要是说燃油车时代 ,是欧美日韩的天下 ,新能源汽车格局则要重新排位,至少目前是如此。全球新能源汽车已初步形成以中国、欧洲、美国为核心的市场发展格局。
大众汽车(中国)CEO Ralf Brandstätter忧心忡忡 。自2020年开头 ,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推出纯电动车ID系列,包括ID.3 、ID.4 、ID.6等车型,但几年过去 ,均没有成为市场的主流玩家。今年上半年,ID.系列销量仅为2.81万辆 。近期为提振销量,大众不得不再打出降价牌 ,其中ID.3的起售价16万元左右下探至12.59万元。
无论是不是软件的问题,目前的大众都亟需一个重振中国市场的利器 。与具备成熟技术的本土品牌合作 ,或许是最合适的选择 。
贰
与大众敲定合作,或许这是何小鹏一年多以来最兴奋的一天。
在造车新势力中 ,小鹏无论是消费市场还是资本市场都很少会拿第一 ,但这次它却笑了。“大小牵手”是老牌跨国车企首次增资中国造车新势力 ,也是何小鹏带领目前深陷沼泽的小鹏汽车翻身的关键一步棋。
何小鹏对技术的执念,业内人尽皆知,他对技术奉行长期主义 。从XPILOT自动驾驶系统,到扶摇架构 ,再到日前上线的智慧多场景座舱,这也造就了小鹏汽车在自动驾驶、智能联网 、智能座舱等方面的优势 。
而这些都是大众汽车的短板。
然而去年以来,小鹏在“蔚小理”三家造车新势力中无论营收还是增速都垫底,何小鹏过去坚持的“技术”也为一点儿人吐槽——重技术,轻管理 、轻市场。2022年 ,小鹏全年亏损至91.4亿元 ,相当于每卖出一辆车要亏损7.57万元 ,过去5年,累计亏损超过200亿元 。
今年一季度,小鹏继续下行。截至今年Q1,小鹏现金流虽算充裕 ,为341.2亿元 ,但较往年已缩水